奥氏体化
奥氏体化
根据铁碳图,其完全奥氏体化的温度865℃,考虑到炉内测温点高于铸件的温度及转变动力学,故适宜的完成奥氏体化温度为880℃~920℃,当Si、P较高时,采用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对于低合金的ADI合金元素Cu、Ni、Mo等可以降低奥氏体温度,铸造组织中若含有碳化物,则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应适当提高。ADI工件奥氏体处理工艺过程应根据加热炉的工况、工件转载量、壁厚、升温速度、炉内温度均匀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定,以便每个工件的最大断面完成转为奥氏体为准,必要时可采用分段加热方式,奥氏体化保温时间视需求可在60~240min。
对于双相ADI,其奥氏体化处理在称为临界奥氏体温度区间内进行。该温度在780℃~850℃之间,此时,处在(α+γ)两相区内。加热时,奥氏体现在共晶团内的铁素体间的界面形核长大,形成间断或连续的网状组织,其生长速度受碳扩散速度控制,故一切影响碳扩散速度的因素,皆影响奥氏体的生长速度,在临界奥氏体化温度区间内,随着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,奥氏体数量增加,先析出铁素体数量少,根据对性能的不同要求,保温时间再120~180min。
|